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推进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2023-12-08  来自: 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04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必经之路。现有研究表明,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呈现正向效应。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管理平台技术应用于乡村治理能够助力决策者获取并整合充足的相关信息,推进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发展,打破现有村域之间的数字鸿沟,强化基层人才队伍,优化数字乡村治理体系,确保治理方式向多元、民主、协调转变。从实际情况来看,数字乡村打破了行业、区域、人才、观念的壁垒,为农村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生态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促进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的重要措施,在实现脱贫攻坚之后,要继续巩固扶贫成果。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面临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环境。加强数字乡村治理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的重要内容,可以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数字化技术被寄望于解决乡村治理中深层次的、难化解、难同步的问题。从数字化技术的现实价值来看,数字技术与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数字素养、数字应用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提升治理效能、提高农民幸福感的作用巨大。在乡村数字化的进程中,将数字化技术与乡村社会各方面发展相融合,引导农村社会发展模式向着数字化方向转型重构。基于治理数字化的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信息化壁垒、乡村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农业多方治理主体与社会组织联动,为治理、资本及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带来新的活力。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代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传统乡村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建设成为融合多方治理主体,解决治理隔阂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微信群等社交网络圈层,小程序、短视频软件等线上平台和渠道,能够为在外工作或务农的村民提供了解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途径,促进乡村居民与乡村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为乡村共同体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数字治理,推进平安乡村、美丽乡村、乡村政务一体化等政策落地,能够使乡村居民切实体会到数字化治理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增强居民对乡村共同体的认同感。同时,加强数字乡村治理对于提升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透明程度,强化村级权力有效监督,重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框架,进一步促进乡村共同体的建设。根据上述分析,加强数字乡村治理有助于加强乡村居民、乡村居民和家乡之间以及村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一要加强数字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育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数字为肯綮赋予民众、社会组织、企业充分行动权。政府要做好培养技术人才的顶层设计,制定数字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细化培养目标和内容,避免出现培养内容与实际相异的情况,并将乡村技术人才的培养教学成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的考核指标。通过与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充分利用相关社会资源,根据当地需求,聘请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对现有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优化升级,从而契合乡村治理实际。同时地方通过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实地考察、体验教学、结构式研讨,提升乡村技术人员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推动当地的数字乡村治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优化基层政府在数字乡村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基层政府的治理体系健全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意味着政府治理能力的变革与重塑,向着多元主体参与的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建设。地方政府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研究专家以及企业等开展合作,通过线下实践培训、线上视频教学、举办具有趣味性、基础性的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行“订单式”教学模式,针对当地乡村实际需求,提供精细化的数字技能课程教学,帮助其建立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素养、提高数字化能力。三是要吸引外部人才的参与。政府通过三支一扶、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项目持续向乡村输送人才,并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薪资待遇水平、完善人才返乡鼓励政策、健全晋升机制等形式拓宽外部人才在乡村的发展空间,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信念。

第二,要整合多方力量,实现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在数字乡村治理中的联结作用。乡村企业作为乡村治理的载体,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对于转变基层政府的治理职能,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村民参与、企业联动的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想要发展只能通过变革顺应市场,乡镇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的高准入门槛有困难,单靠企业本身难以实现。因此基层政府应按照“治理共同体”的思路,统筹规划,利用财政扶持、减免税收、积极招商引资等手段,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数字乡村治理中,充分运用市场力量提升数字乡村治理效能。在传统乡村治理的单向“通知—服从”逻辑致使村民行动缺乏数字参与意识,因此要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结构的实现,注重两个方面的改善:增强乡村居民的民主参与观念,培养参与意识。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发展各方面的结合运用,乡村居民收到海量信息的冲击,在此节点要抓紧参与意识的培养,开办“乡村夜校”、趣味性比赛的形式,增强数字村民参与数字治理的积极性,唤醒乡村居民参与的主体意识,增强民主政治观念。第二,完善政治参与制度设计,提高乡村居民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数字乡村”的主体能动性,要依靠健全的政治参与制度,基层政府要及时做到政务公开,尊重乡村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乡村居民对于政治参与的意识,同时要保证基层政府对于政治参与的过程规范化、对参与细节作出明确规定,避免出现民众抵触心理。基层政府对于乡村居民参与过程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秉持端正态度,避免应而不答,削减乡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第三,要依托数字化治理平台,优化数字乡村治理结构。数字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数字乡村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治理范围的匹配程度。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治理平台的设置为乡村居民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平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包容的、开放的、及时的互动场域,乡村治理的行为和场域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因而依托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素养建立相适应的数字乡村治理结构,不断调整数字乡村治理方向。一是注重以5G网络、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媒介的城乡区域之间的要素互通。依托数字化技术建立线上沟通、办公政务一体化平台,打破传统管理壁垒,为数字乡村治理主体与数字治理资源的互联提供便利,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建立乡村信息化机构或信息站。随着乡村产业数字经济和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乡村社会产生了大量数据信息,同时也需要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源作为决策拟定的支撑。这也就凸显了拥有信息化机构处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三是建立互通的信息发布接受渠道。利用县级融媒体的集合数据,实现乡村部分公共事务信息的及时发布、广泛传播,促使乡村居民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加,消解乡村治理过程中由于信息差而引起的认知差异,提升乡村居民的话语权,提升乡村居民参与治理的效率。同时,搭建开放互通的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完善平台的答疑、申请等互动性功能,关注基础的互动率、办结率外,更要提升满意度以及村民意见反馈落实程度。

第四,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科学化乡村治理。乡村治理过程也是基层权力主体在不同领域事项上不断作出决策的过程,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治理效能的实现,所以决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决策的确定大多建立在管理人员主观经验基础上,数字化技术在数字乡村场域中的融合运用能够使海量数据被集中收集、处理和分析,客观现实情况及乡域不同的现状之间的联结被充分反映。一方面,着力提高乡村治理决策的预见性。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以及数据平台采集乡村经济发展趋势、乡村治理过程中乡村居民社会交往、受技术支配等乡村风险,借助大数据、线性回归等进行相关性数据处理,分析、研判治理问题、治理差异,预测治理风险,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构建乡村信息安全新格局,维护数字乡村治理持续运行。另一方面,坚持科学治理,保证数字治理在乡村的有效对接。数字化治理的理性逻辑相较于传统数字乡村治理存在的感性逻辑存在差异,数字乡村治理的实施会对传统乡村治理结构产生冲击。但标准化的数字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在重大决策上的科学性、可实施性以及公平性;传统治理情境下村民间协商治理规则给予乡村居民更多的自由裁处空间。因此数字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流程与传统村民协商治理更应该明确两者互为补充才能互相促进有效治理。在推行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需要积极构建数字乡村治理规则以及传统乡村治理秩序并行的“双轨制”治理逻辑,让乡村治理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兼具科学性、协调性和人情味。规避新旧治理规则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治理矛盾,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创造良性治理环境。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信息化   数字化   乡村治理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