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的三个阶段——【鑫芯物联】
2015-07-07 来自: 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4614
温室大棚,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去创造出一个对作物生长 有利的环境,它可以保护作物生长不受四季天气变化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天栽培冬季食材或者花草,或在寒冷的冬季节栽培夏季食材或花草。温室大棚生产主要以达到调节作物生产期,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等为目的。
国外对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技术研究开始于1970年。 采用的是组合仪表,用于采集现场信息并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记录和然后通过人工来控制其环境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外出现了分布式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目前发达***正在开发计算机数据采集综合控制系统,很多温室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无人操作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对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研究开始于1980。我国在吸收发达***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了室内微机控制技术,但是本项技术***于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单项环境因素的检测、控制。在 近的几年里,我国才做到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
从国内外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来看,温室大棚的控制系统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人工控制阶段。
这是在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发展初期所利用的控制方式,这个阶段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控制系统以及执行机构。管理人员是检测温室环境参数的传感器,并且要对温室内设备进行人为的控制,他们是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核心。他们通过长期以来对温室内外的气候状况和作物生长状况的观察记录,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来推测及判断,手动调节控制温室内环境。种植者采用手动控制方式,虽然这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反应是 有效的,并且这也符合传统农业的生产规律。但是这种控制方式的效率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而且人工控制阶段对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和实际种植经验要求较高。
第二阶段:自动控制阶段。
二战后,人工控制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被机械设备所替代。在这个阶段,温室大棚都有比较完整的监控系统,每个温室都拥有许多种类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采集温室环境数据;这个时期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且它有控制执行机构的权利;良好的人机界面使管理者的操作过程变得形象、简便。这种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只需要管理者键入温室大棚内作物生长所需环境的目标参数,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机会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与管理者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比较之后系统会控制相应机构进行加热、降温、加湿或者通风等。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适合大规模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
第三阶段:智能化控制阶段。
智能化控制阶段是在温室自动控制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合不同作物生长的温室专家控制系统。智能化的控制技术是将农业专家系统与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它会利用历史数据自动选择对作物生长有利的调整方案,用于控制执行系统的相应动作,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生产、管理。这种控制方式既顺应了作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又充分利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使系统的调控非常快捷、方便和有效,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和人力的浪费。温室大棚专家控制系统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很有发展前景的控制方式。
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沿着全人工—半自动—智能控制的发展进程,向着设备越来越***、功能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发展。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的现代科技,在未来的不久,将会为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创造一个新的篇章。
2015年7月7日
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编辑部
小编:葫芦里的小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