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03-12 来自: 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646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过去单提“农业现代化”不同,这是党和***文献中***明确增加了“农村现代化”这一内容,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乡关系长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关系演变的趋势是从对立、分离走向融合,而实现城乡融合,需要逐步具备三大条件。首先是物质生产条件。基本的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融合的物质基础。其次是生活条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和乡村要有同等的生活条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而且需要在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农村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再次是生态条件。只有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才能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维系城乡尤其是乡村的优美生态,不仅需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化和绿色化水平,而且需要通过农村这一载体,保护和用好其生态资源,形成“看得见山水、望得见乡愁”的秀美图景。
在城乡关系演进的重要阶段,着重提“农业现代化”,是为了尽快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摆脱农村贫穷落后状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为了确保城乡共享发展成果和防止乡村掉队,避免城市畸形和乡村衰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为了保证城乡持续繁荣和乡村生态宜居,实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有机融合。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一方面,农村生产力决定农村生产关系、农村上层建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在农业生产建设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到新世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生产发展”摆在开头,再到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产业兴旺”置于***,都凸显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三农”工作中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农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完善与否,会影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当农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农村现代化就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反之,将会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要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破除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束缚。推进农村现代化,就是将农业现代化的单一力量充实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重力量,汇集成乡村长效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看,***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水到渠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考虑,优先安排。我们党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三农”工作的不同重.点和不同抓手,但都坚持把农业农村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统筹谋划,在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始终重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明确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确保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与此同时,党在执政之初就重视农村建设。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发展内容涉及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但仍侧重于农村的生产建设,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置于农业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家庭承包经营的普遍推广,农村生产力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面貌,带来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十六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这表明党***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意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与农业现代化一道作为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结合“三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的延续和深化,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推进的发展取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注重农村建设,到改革开放后强调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再到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乡村振兴,这一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始终强调在“三农”工作中***将农业和农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发展,始终坚持对 “三农”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整个***现代化密不可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世界现代化进程表明,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仅有农业现代化是不够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为农村现代化提供产业基础和物质保障;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依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集聚必需的人口、土地等要素的空间载体。仅有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缺乏农村现代化的支撑,或到一.定发展阶段后农村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都容易导致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和家乡无序涌入城市,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随之走入困境,产生城市贫民窟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巴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多次农业技术革命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但由于忽视农村现代化,形成了城市过度密集和农村过分荒凉的强烈对比,造成了农业加快发展和农村加速凋敝的两极分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城乡长期共生共存是客观规律。习总书记曾指出:“即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充分认识总结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必然结果,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实现乡村振兴、避免落入乡村“衰败陷阱”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整个***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必然选择
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起抓,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一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党***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明确了“三农”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将“三农”工作放在***的基本倾向。应坚持这一方针,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稳步推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二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三农”领域的短板表现在许多方面,应分步、有序地加以解决。在短期,着力消除贫困,加快补齐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确保农村与城市同歩实现小康;在中期,抓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治理能力;在长期,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三要持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内含于乡村振兴之中的。应按照乡村振兴20个字的总体要求,把握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任务,在统筹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中,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内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发展差距,对外逐步缩小与发达***发展差距,为发展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好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